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声带白斑 > 患病危害 > 平顶山晚报专题刊发打造文旅名城新

平顶山晚报专题刊发打造文旅名城新



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37947.html

《平顶山晚报》专题刊发

特别报道荟萃(二)

以下为“8月14日至8月19日”期间

报纸版面高清图和详细报道

(点击图片可阅读报道)

8月14日

科普+人文:古石故事焕发生机

▲游客徜徉古海洋遗迹博物馆

□本报记者杨德坤

“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雨后的灯台架景区青山如洗、瀑布似练。8月11日,驱车来到位于舞钢市杨庄乡境内的灯台架景区,林密谷深、鸟语花香,飞瀑溪流随山风荡起氤氲之气,沁人心脾。景区董事长李文波说,灯台架是“舞钢之肺”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这里植物种类有多种,景区内林木覆盖率达96%,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近个,丰富的物种、良好的植被,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植物王国”。

▎古海遗址奇石多

12.8亿年前的地球是啥样?海拔米的灯台架景区主峰原来是海洋?

8月8日,来自郑州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小郑参加“双百万”学子免费游活动,来到灯台架景区。“这里的地质地貌奇特,能看到12.8亿年以来无数次剧烈造山运动形成的原始海底、龟裂石、波痕石等地层遗迹……”小郑大饱眼福,拍照、记录忙不迭,连声称赞“对写论文很有价值,太有收获了”。

景区地质年代古老,变质地层、岩溶洞穴、峡谷瀑布等地质遗迹景观十分丰富,随处可看到页岩这样的古海洋遗迹。“经专家论证,在天池景点处,杏仁状玄武岩是目前舞钢市裸露的最早的岩石,距今约有12.8亿年,岩石之上带有水痕、波痕、浪痕,是古海洋中海水波动形成的波痕石的典型代表。”李文波说。

▲地质标牌

年,省地质四队的地质专家在灯台架考察时,赞叹这里是“古海洋遗迹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原院士孙枢以及地质专家张源有曾评价:“像灯台架这样多种岩类聚集的地质在国内外地质公园很难见到。”随后,张源有多次带博士研究生等到灯台架进行现场教学。

基于极高的科普价值,今年3月,灯台架景区古海洋地质教育基地被省科协认定为“-年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景区依托这一独特优势,对最具代表性的古海洋遗迹岩石标本进行整理,制作10余块对应的科普石刻及铭牌,方便游客参观;每年舞钢市各中小学校及外地各高校的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纷至沓来,与远古对话,现场触摸最真实的古海洋世界;景区开展森林科普夏令营、“星空露营”等活动,与该市科协部门合作,筹备地质公园建设,精细化梳理科普研学流程,积极对接全国各大研学机构,为“后疫情时代”的景区发展带来另一个“春天”。

▲地质课堂在景区内开课葛岩红摄

“这里的岩石简直太神奇了,想不到高大险峻的山脉在很久以前居然是海底,跟在科幻片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来自西平县的罗飞小朋友说。

“独特的地质构造是灯台架有别于其他景区的宝贵资源,也是破解当下景区门票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今后我们会把这方面当作重要发展方向,加大科普教育、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力度。”李文波说。

▲科普工作者前来参观葛岩红摄

▎赏景研学祈福地

灯台架有古老的“神灯祈福文化”,堪称舞钢版的“阿拉丁神灯”。

相传燃灯道人早年出家来到此山,看到这里山清水秀、祥云缭绕,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在此修炼。燃灯道人是道教鼻祖原始天尊弟子,后成为燃灯佛。他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燃灯道人。他在此地得道成仙,感念这一带民风淳朴,就在山上留下“神灯”护佑山下百姓,至今留有放置“神灯”的架子,这也是景区取名灯台架的缘由。

▲灯台架景区

“小时候听大人侃大山,说这盏‘神灯’会发出一束奇异蓝光,照到哪里哪里就会出大官,我们都是凡人只能看到放‘神灯’的架子而看不到山顶的‘神灯’。”长岭头村刀子岭村民组村民赵妮的话更增加了这座大山的神秘感。

传说终究虚幻,但其祈福、向善、向上的文化核心却是永恒的。为此,在进一步完善各项旅游设施、丰富游乐项目的基础上,景区与乡村游、文体游嫁接,修建了“天官厅”,建起祈福池,深度挖掘祈福文化内涵,打造“网红打卡地”;通过延伸“旅游+人文”链条,突出“祈福·民安”“祈福·和谐”主题,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祈福游”活动;借助精心打造的文艺节目,举办“民俗文化·祈福使者”评选、开发祈福纪念品等,将民俗演出、民俗小吃、特色农产品等融入进来,提升祈福文化的厚度和深度。“来灯台架,赏景、研学、祈福,一举多得、不虚此行。”来自泌阳的游客廖森缇说。

“灯台架‘神灯’的恢复工程已列入公司发展计划,下一步将围绕‘神灯祈福文化’,让古老的人文故事转化为服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能量。”李文波说。

▲“森林氧吧”灯台架

▲灯台架成网红打卡地 葛岩红摄

图片除署名外,由灯台架景区提供

8月15日

观光+体验:农旅联姻逐梦富美

泛舟湖上

□本报记者邢晓蕊文/图

荷叶接天碧,荷花映日红,鱼戏莲叶间,鸟翔荷塘上……随着“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一幕幕美景被摄影爱好者纪曼华定格成唯美照片。

8月9日上午,是纪曼华第十八次游览湛河源莲花湿地景区。“南湖的荷花开得正好。荷花、稻田、白鹭……很有江南韵味!”她忍不住赞叹。

从杂草丛生的荒野,到荷塘飘香的花园;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到现在的网红打卡地,不足5年,湛河源莲花湿地华丽蜕变为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餐饮、采摘于一体的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区,赢得“鹰城小江南”之美誉。年12月,该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荷塘“仙境”

▎荷塘连稻田乡村美景入画来

从市区乘坐57路公交车,近一个小时后,70岁的纪曼华赶到了湛河的源头: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马跑泉村和宝丰县周庄镇马起营村、杨庄镇仝岭村交界处的湛河源莲花湿地景区。

8月9日恰逢周末,络绎不绝的游人涌入景区,其中不乏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

“这里的荷花叶子翠绿,看着很养眼。一来到这里,就觉得心情舒畅。”纪曼华迫不及待地拿出相机,对准美景,调整着镜头。

根并荷花

前方是一望无际的荷塘,荷叶如伞、如盖,层层叠叠,连成一泓碧海。荷花亭亭而立,或含苞待放,或娇美可人,构成了一幅“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的壮观景象。泛舟湖上,波光潋滟,鱼戏鸟翔,风光独好。

荷塘的东边,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稻草旁边,立着几个萌萌的稻草人。

游人们有的在步道上观荷,有的在湖中划船,有的在池塘边垂钓,有的在网红浮桥上拍照……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荷塘美景

“昨天接待了多名游客。天气太热了,要不然游客会更多。”景区负责人尚长海说,一年一度的荷花旅游文化节是景区的盛事,也是客流量最大的时候。今年的荷花旅行文化节从7月初开始9月份结束,景区围绕着荷塘景色做文章,推出了垂钓小龙虾、荷花摄影、梦幻水幕电影等精彩活动。

▎水源变风景家门口成“小江南”

从荷塘到稻田,中间隔着一条青砖铺砌的小路。一股碧水从湖中引入沟渠,再环绕着稻田,流淌不停。

水鸟散步

稻田里,不时可见野鸭戏水觅食,还有白鹭翩然飞过。

“以前这里荒草连天,脏乱得不像样子。现在有花有鸟,环境越来越好了。”背着喷壶,准备到稻田里喷施菌肥的工人刘艳军说。

43岁的尚长海是湛河源莲花湿地景区的设计者,从小生长在杨庄镇仝岭村。他指着景区内汩汩奔涌的湛源泉说:“这里就是湛河发源地,小时候,天再旱,这儿也从没干过。”

湛源泉历史悠久,《周礼·职方氏》一节中载:“其川,江汉;其浸,颍湛。”“湛”即指湛河源,距宝丰县周庄镇马起营村西一公里,在杨庄镇仝岭村北,泉水清澈,日夜奔涌。自古以来,湛河源头都有种植莲藕的习惯。据民间传说,宋徽宗年间,此处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该区域被称为北方小江南。

年,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尚长海带领乡亲们依托家门口的水资源,探索起农业旅游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他成立了宝丰县仝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村民自愿入股。“水”是景区之魂,抱着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的理念,村民们种植睡莲、食用莲、观赏莲等10余个品种余亩,打造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

荷塘垂钓

红掌拨清波

▎农旅联手村庄逐梦“绿富美”

“荷塘很壮观,稻田很美,最重要的是能带着孩子划船、采莲蓬、钓龙虾,孩子玩得都不想走了。”来自郏县的游客尚欢欢说。

孩子们与大白鹅、鸭子等动物邂逅,兴奋得又蹦又叫;走过长长的葡萄架,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伸手可及;路过挂满葫芦的藤架,游客们争相拍照。

鸭子嬉戏

尚长海说,发展农旅,讲究多样化与接地气,他们依托水资源优势,种植了水稻,还准备在稻田边的沟渠里养鱼,让游客体验挖藕、捕鱼等荷塘趣味。最近,景区还开展了视频大赛、摄影大赛等,让游客参与其中,传播美景,收获惊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湛河源大力发展与荷花相关的产业,目前,“湛河源”莲藕汁、荷叶茶、生态莲子等相继投入市场,莲藕产业链逐渐形成。荷塘内套养各种鱼、小龙虾、大闸蟹等水产品供垂钓,还开发水上乐园、儿童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等,用产业带富村民。

葫芦满藤

58岁的温新国是仝岭村农民,如今在景区负责生产。他一边查看水稻长势,一边感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打俺这儿景区建成,俺在家门口也有了工作,月工资不低于元。”

“节假日景区每天接待游客余人,带动就业余人。”尚长海心里乐开了花。

一湾碧水

心怀莲子

部分图片由景区提供

8月17日

民宿+旅游:特色民宿助推乡村旅游□记者王春霞文/图“吾乡问素”“那年那夕”,光听名字,一种诗意和情怀就扑面而来。待走进精心设计的庭院,看着青山绿水间满院盛开的鲜花,不由得就醉了。这是位于鲁山县尧山镇上坪村的两家民宿,如今,已成为许多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

吾乡问素民宿设计精美的院落

民宿院内采摘鲜花

平煤神马集团职工沈颂红退休后回到家乡创业,把原来经营多年的农家乐升级打造成高端民宿“吾乡问素”,风格雅致,一套床上用品造价多元,一间露台观景房住一晚元,其“高端”可见一斑。自今年5月复工以来,游客几乎天天爆满。

27岁的上坪姑娘窦越阳将自己建在半山腰的婚房打造成民宿“那年那夕”,挂到网上后,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她又在山腰上扩建了两栋民宿,全家七口人齐上阵,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吾乡问素大厅内的阅读休闲区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宿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发展迅猛。目前,不仅尧山镇,鲁山县赵村、四棵树、团城、下汤等乡镇的民宿发展也方兴未艾。守着绿水青山,鲁山县正在用民宿撬动更多的山区旅游资源。那年那夕民宿夜景

花园沟的“嬗变”8月8日周六,位于鲁山与南召交界的团城乡花园沟村格外热闹,村道上、河流边、木屋旁、餐厅内,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当天上午,来自漯河的郭先生与朋友两家人一起驱车来到这里,住进了古色古香的清水源山居。这是一座利用废弃校舍改造的四合院,用硅藻泥涂抹的“土”院墙,门楼、房檐上铺设的“茅草”顶,让人有一种穿越之感。清水源山居民宿“我们是从网上知道这里的,提前预订了房间,第一次来。”郭先生放置好物品,打算带孩子一起到河边玩,“感觉这里周边的环境特别好,很适合几个朋友一块过来,喝茶聊天,短时间游玩。”山上是四合院,山下一排木屋,民宿临水而建,室内装修陈设精致。游人住进去,品茶听涛,凭栏赏月,别有一番惬意与舒心。“年,我们村引进一家旅游公司,合作共建共营清水源山居民宿,现在双休日一房难求,不愁客源。”在花园沟驻村已5年的第一书记姬中三介绍道。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几年前,花园沟还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穷山沟,人均不足二分地,很多村民外出打工谋生。“我刚来的时候,村里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几乎看不到人,经过这几年的旅游开发,游人多了,村民也逐渐回流了。”说起村子几年来发生的巨变,带着村民一起奋斗过来的姬中三无限感慨。在清水源山居民宿的带动下,村民也办起多家农家乐。如今,花园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姬中三对花园沟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村里正对几处闲置的民宅进行改造,打造农家乐;同时还引入投资,另一个高端民宿项目正在建设中。”

黄沟闲置宅院“变身”自助民宿四棵树乡黄沟村的自助小院又是另一种特色民宿。依山傍水的普通民房小院,青翠的竹子,遮阴的葡萄架,古色古香的木茶台,装修精致的客房,干净整洁的厨房,走进“慧园”,仿佛置身自己的家,特别舒适。更为特别的是,这里不提供三餐,没有服务员,游客来了吃住娱乐全自助,可以尽情享受美好的田园生活。黄沟自助民宿的厨房内景8月8日上午,上一拨儿客人刚刚离开,在自助小院务工的贫困户贾国轻来到“慧园”打扫卫生。“下一拨儿客人下午就到,我过来收拾一下。”她说,自今年4月以来,村里给她安排了这个公益岗位,月工资余元,她对此很满意。“慧园”是黄沟村利用闲置民房开发的一处自助式农家院。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京玉说,为了盘活村里的闲置宅院,目前村里已开发“静园”“雅园”“慧园”三个自助式农家院,由一家公司承包经营,每年交给村里租金7万元。“不好意思,这周已经订满了。”采访中,承包经营者郭巧枝婉拒了一个预订电话,坦言经营形势不错,“每个双休日,三个园都爆满,想预订得提前一周。”“黄沟自助小院又被称为‘归隐农家院’,迎合了时下休闲旅游的需求。今年1月被鲁山县农家乐星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四星级农家乐经营单位。”随行的市尧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张军权科长说。

在建中的黄沟木屋民宿

在黄沟村村委大院斜对面,一个背山面水的木屋小院主体已经完工。张军权说:“这是黄沟村自助小院二期工程,也是一座木屋民宿。”陈京玉说,“根据规划,今年底将打造成黄沟12园,通过发展特色自助小院,吸引更多的人到黄沟休闲、旅游,让黄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沟’。”

农家乐星级评定今年力度更大“民宿,说白了就是农家乐的升级版。”采访中,张军权说,“现在人们外出游玩对吃住的舒适与品位要求越来越高,鲁山农家乐提档升级势在必行,要在品质和服务上有大幅度提升,才能适应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民宿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年,由市尧管局牵头,按照“星级示范、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鲁山县开始组织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分两批评定出星级农家乐29家,对评定出的3星级、4星级、5星级农家乐,分别发放奖补资金3万元、4万元、5万元。吾乡问素、那年那夕、清水源山居被首批评定为五星级农家乐。今年5月,鲁山启动了新一轮农家乐星级评选,计划年底前,再提升、评定不少于户星级农家乐。市尧管局局长、鲁山县副县长史晓天说,今年将继续实行奖补政策,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对农家乐改造资金给予贷款扶持,“希望通过星级评定促进鲁山农家乐整体提档升级,推出更多精品民宿,打造鲁山乡村旅游品牌”。

8月18日

观赏+采摘:湖光果色生态乐园□本报记者燕亚男实习生李怡霖/文李英平/图8月8日,连日的小雨按下了暂停键,太阳羞答答地躲进云层里,不时露出笑脸。叶县保安镇东燕山湖畔豫晨庄园绿意盎然,葡萄种植园区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远处一望无际的水库里,鹭鸟飞翔,远山如黛,大风车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瑰丽的图画。这个依托燕山水库西岸自然景观的庄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进农旅融合,将成为一座集现代农业生产、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健康品牌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康养乐园。

荒地变成了庄园走进葡萄园,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藤,弥漫着夏日的甜蜜。成排的葡萄架前,游客摘下熟透的葡萄品尝后,拿起剪子、拎着袋子,尽情体验采摘乐趣。在庄园里务工的村民李燕在采摘葡萄马庄村的李秀红和几个村民穿梭在葡萄藤间,将采摘下的葡萄装进筐里,准备打包。“这里原来是荒地,没想到现在变成了庄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我们不用出家门就能赚钱。”李秀红笑着说。“从五一到十一,桑葚、水蜜桃、杏、葡萄、梨等,每月都有水果成熟,游客可以尽情来采摘。”河南豫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豫晨庄园的经理高建伟说,截至目前,庄园已种植果树1余亩,栽种绿化树木3万余株,发展大棚蔬菜及花卉种植多亩。枝头挂硕果“庄园里一年要除四次草,今年伏天连续降雨,草长得特别茂盛,今天天一晴,我们就开始除草了。”高建伟说,为了保证庄园里果蔬的品质,他们采用有机种植模式进行管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年,庄园种植的水果均取得有机认证。在梨园种植区,个头硕大、外观金黄的脆梨藏于绿叶底。高建伟说:“这种梨汁多味甜,口感很好,再过十几天就成熟了。庄园里的果蔬产品,除了游客采摘外,都运到郑州、平顶山开设的专卖店或通过网络销售。”梨园深处成群的鸡鸭鹅在梨树下悠闲地觅食。小杨庄村的彭爱仙是梨园种植区的负责人,她自豪地说,这些鸡鸭鹅是她和7个村民养的,种养结合的模式下,鸡鸭鹅啄食杂草,可节省除草费用;粪便还能肥沃土壤,有助于梨树生长。鸡鸭鹅养成后庄园收购,专供园区的餐厅,供不应求,准备明年扩大养殖规模。“我在这里工作7年了,除了日常工资,养鹅养鸡还有额外收入,最重要的是掌握了种植技术。”一群鹅为园区增添一道风景

美景如画引客来步行至庄园深处的燕山水库边,仿佛置身山水画卷之中。“那个展翅欲飞像燕子形状的山,当地人称燕山,燕山水库也因此得名。旁边是凤凰山,据当地村民说,明末为防匪患,人们在凤凰山上凿壁筑寨,现在山上的石壁上还有洞窑,天晴的时候看得很清楚。”高建伟指着远处的两座山说。水库边,游客悠闲地在垂钓。园区竹林葱葱郁郁,满目皆绿;荷塘里,层层翠叶相叠,荷花亭亭玉立;花圃里,马鞭草、玫瑰花竞相开放,蝴蝶在花丛中穿梭。随便摆个POSE,都能拍出度假大片。漫步在樱花湖的木栈道上,心旷神怡;躺在无边泳池里,感受以天为盖、地为庐,燕山水库风光尽收眼底;夕阳西下时分,坐在湖景生态木屋前,小酌、冥想、听音乐,别有一番情致。湖景生态民宿在郑州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刘冰说:“这是我第二次来,上周来了以后,父亲觉得不尽兴,没到周末就催着我带他过来了。从郑州开车走高速公路到这里,路很顺。父亲还跟庄园负责人商量能不能长租一间房子。我和他们也聊到庄园后期的规划,很期待这里完全建成后的情景。”

农旅融合生态游高建伟表示,他们是年到这里投资的,这里紧邻燕山水库,就想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打造一处庄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让游客在庄园里呼吸清新的空气,一览湖光山色,领略桃花源般的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各种有机瓜果,参与丰富多彩的水上项目和亲子活动等。游客漫步网红桥“我们一期投资3.3亿元,园区的无边泳池、儿童水上乐园、网红桥、休闲广场、垂钓场、有机水果采摘区现已开放。尤其是6月份水上餐厅和湖景生态民宿开放后,周周都是客满。后续的多功能商务综合楼、湖景别墅、私家小农场等在建设阶段。”高建伟说,蓝图绘就,只待描画。下一步,除了继续发展有机健康食品和观光农业外,还将依托燕山水库的风景发展康养项目,吸纳更多村民就近就业。

8月19日

非遗+文创:古老花瓷焕发新彩□本报记者邢晓蕊文/图广口纤腰,胎质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蓝如宝石,白若浮云,泛着幽幽光泽,神秘又瑰丽。这,就是鲁山花瓷腰鼓。“真美,我好像穿越到了唐朝。”8月16日下午,在鲁山县城,置身鲁山花瓷艺术馆,看到花瓷腰鼓,还有琳琅满目的花瓷产品,市民何育东直呼震撼。鲁山花瓷艺术馆琳琅满目的花瓷这些花瓷作品皆出自鲁山花瓷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鲁山县段店花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留福之手。他研发的系列文创产品,让鲁山花瓷再度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钻研花瓷制作技艺“腰鼓,又叫羯鼓,是唐玄宗最喜欢、最擅长的一种乐器。”袁留福指着花瓷腰鼓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传世瓷质腰鼓一件,即为鲁山段店窑所产。唐玄宗以羯鼓指挥梨园乐工演奏,成就一段佳话。立起来的花瓷腰鼓袁留福是鲁山县马楼乡人,小时候跟着舅舅学过制陶,对鲁山花瓷的传奇故事耳濡目染。他说,鲁山段店花瓷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被称为“钧之源、汝之母、瓷之祖”。可惜的是,鲁山花瓷烧造技术自晚清之后失传,窑变之谜难解。袁留福决心恢复鲁山花瓷烧制工艺,从3年开始陆续收集了上万片花瓷残片予以研究。6年,鲁山段店古瓷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鲁山花瓷也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坚定了袁留福挽救、传承、发扬花瓷技艺的决心。年,袁留福凭着开汽修厂积攒的家底,开工建窑。一次又一次地试验,每每以失败告终。这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四处拜师学艺,牢牢掌握拉坯、釉料配制、烧制成型等制瓷技艺。经过一年的试验,他梦寐以求的黑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花瓷终于复现在眼前。

非遗产业焕生机在鲁山花瓷艺术馆,一个杯身带有蓝白釉、杯下端带有莲花纹饰的花瓷杯子晶亮如玉,令何育东爱不释手。“这个杯子叫莲莲如意杯。”袁留福说,他用传统的鲁山花瓷烧制技法,使杯子外观呈现鲁山花瓷的神韵;杯子的内侧,采用日用瓷白釉,方便清洗。杯子的手柄处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含苞欲放的荷花蕾,既美观又防滑。年,莲莲如意杯被选定为第六届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会务用品。袁留福讲解花瓷制作技艺来自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万佳鑫对宝葫芦造型的花瓷自动出汤茶具充满好奇,她把杯子放在茶碗的下边,茶水便流出来了。“这个叫福寿如意自动茶具,考虑到北方人喝茶不习惯用盖碗,便设计了这个功能性茶具。”袁留福笑言。福寿如意自动茶具“典雅别致,既有花瓷的艺术美,用起来还很方便,好巧妙的设计!”万佳鑫的父亲叫好不绝。年,袁留福成立了鲁山县段店花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他带领员工通过雕刻、绘画、文饰等手法,在传统器形上添加一些文化元素,相继开发出腰鼓、梅瓶、执壶、人物像等多个品种的花瓷作品,深受陶瓷爱好者喜爱,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袁留福创作的花瓷新品袁留福研发的花瓷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30多项,外形设计专利30多项。年,河南省文化厅组织“丝路瓷脉”中原陶艺家欧洲行活动,袁留福带着鲁山花瓷作品前往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地,使鲁山花瓷声名远扬。花瓷“腰鼓”“三羊开泰富贵瓶”分别被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收藏。袁留福先后获得“中原陶瓷名匠”“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勋人物”“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文创融入花瓷在袁留福的窑场和仓库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素烧坯,还有上百种各式模具。袁留福说,他已开发出中原大佛像和刘累像的模具,随后将开发仓颉、墨子等鲁山本土历史名人以及尧山风景雏形等具有鲁山本土色彩的模具,逐步推出具有鲁山特色的旅游产品。袁留福设计的带有精美包装、便于携带的文旅商品套盒,成为我市各大旅游景点的新宠。他制作的鎏金、鎏银花瓷茶具等,受到用户喜爱。将非遗植入旅游,融入现代审美和设计,袁留福烧制出有温度、有故事、有创意、有设计的文创产品,令人耳目一新。现今,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鲁山花瓷小镇也在建设之中。袁留福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游客慕名来到鲁山,感受花瓷之美,并将花瓷文创产品带往全国各地,使花瓷真正成为鲁山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袁留福还准备建设一家集创意、研发、生产、销售、品牌打造、非遗体验等为一体的花瓷文化园,打造文化品牌,使鲁山花瓷叫响全国,走向世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ljw.com/hbwh/1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