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声带白斑 > 患病危害 > 你大概是拿到一块假的白点鹧鸪斑
你大概是拿到一块假的白点鹧鸪斑
在文玩界有很多名词都跟动物有关,比如上好的和田玉称为“羊脂玉”,形容好玉像羊脂一样又白又润;有一种跟寿山石齐名的印石叫做鸡血石,因为石头里含有红红的朱砂跟鸡血很像;张爱玲在《色戒》里把大钻石说成鸽子蛋,现代人也经常用鸽子蛋指代大钻戒。所以,建盏的釉面称为兔毫和鹧鸪斑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鹧鸪生江南。
形似母鸡,头如鹑,臆前有白圆点如真珠
————孔志约
”中华鹧鸪胸前的白点与建盏釉面的白点
宋黑釉白点鹧鸪斑(与上面的画并起来)
今天苏小妹要和盏友们说的是白点鹧鸪斑,“鹧鸪斑”加了白点两个字就和油滴撇清关系,指的是在表面人工施加白釉点的建盏釉面。
鹧鸪是一种很有名的鸟,在古代诗词里面,诗人们常常提到的鸟不是子规(杜鹃)就是鹧鸪,诗人写鹧鸪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叫声。而建盏中提到鹧鸪,是因为它胸前白色的圆点斑纹。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很多人相信建盏上的白点是偶然生成的,是窑神爷爷的神来之笔。事实上,建盏釉面上的白釉点是人工点上去的。这种在瓷器釉面上点白釉的做法并不是建窑独创的,而是在唐代就有了,称为花釉,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有的斑点是规则排列的,有的是任意点的,目的就是让釉面更漂亮。唐代有一件很有名的花釉拍鼓,就是在黑釉上点上了天蓝色的釉。建窑的白点鹧鸪斑显然是继承了唐代的花釉工艺。
唐代鲁山窑花瓷拍鼓故宫博物院藏
“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
——宋初粱榖《清异录》
”宋白点鹧鸪斑建盏白点如散落的珍珠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景象,美不胜收
粱榖说:"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说明鹧鸪斑很贵重,事实也是如此,出土的白点鹧鸪斑标本非常少,而且基本都是瓷片儿,不过就在区区可数的瓷片里却有几个供御的底款,由此可见白点鹧鸪斑的身份非同一般,很可能是专门为“高端用户”定制的。
宋代形如白莲的供御款鹧鸪斑
由鹧鸪斑联想到的白莲
宋供御款鹧鸪斑
宋代鹧鸪斑底片鹧鸪斑或聚集或散落
宋代白点鹧鸪斑撇口盏
白点鹧鸪斑为何珍贵?因为这白点既不好点也不好烧。在黑釉上点白点,就像作画一样,点得好的,自然生动,有的像珍珠散落,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白点聚集在盏底,紧挨着,像暮色中的一朵白莲。要是点得不好,便是画蛇添足了。这种白点还很难烧好,温度不够会脱落,一旦烧过火,白点烧糊了,颜色就变黑了。即使烧制出来的鹧鸪斑色白如珍珠,但是经历了千年,很多鹧鸪斑受到明显的土沁,甚至变得坑坑洼洼。
宋白点鹧鸪斑可能因烧制温度过高白点周围变黑
受到土沁的宋代鹧鸪斑瓷片
别致的宋代鹧鸪斑瓷片
宋黑釉白点鹧鸪斑
宋黑釉白点鹧鸪斑黑釉上的白点更突出
苏小妹最近在建阳采集白点鹧鸪斑标本,发现鹧鸪斑很少,偶尔看到几块带白点的瓷片,价格并不便宜,定价标准也很特别,按点收费,一个点要两三百。苏小妹拿了几个鹧鸪斑瓷片找资深盏友交流过,发现有一部分白点鹧鸪斑很可疑。
可疑的白点鹧鸪斑(框起来,注明可疑)
上图这类鹧鸪斑的白点有晕圈,而且裂为好几块,在出土的鹧鸪斑里基本没有这样的现象。很多盏友上过这类的鹧鸪斑的当,因为瓷片本身是老的,胎和釉都对,却没想到白点是后上的。普通的黑釉瓷片几十块就可以买到,加上几个白点就能卖上千元,“好事者”就玩起老瓷片加白点的把戏。
建阳有一位建盏工艺师叫做卢毅,这几年都在烧制曜变和白点鹧鸪斑,据他所说,现代烧制的白点上容易开裂,与宋代鹧鸪斑的白点并不一样。还有,像那种聚拢在一起的鹧鸪斑,层层叠叠的,却不融在一起,非常立体,几乎做不出来。卢毅坦言,现代的鹧鸪斑与宋代的鹧鸪斑从外形到神韵都有很大差距。
卢毅烧制的鹧鸪斑
现代鹧鸪斑白点有隐隐的开裂
有些盏友觉得鹧鸪斑有点奇怪,宋人为何喜欢在这种点状的装饰。仔细一想,在很多文玩上都有这种神秘的点,比如湘妃竹就因为表面紫褐色的斑点而受到文人的青睐,其实那斑点是真菌感染所致,不过古书里却说是娥皇女英的眼泪染成的,而爱哭的林黛玉也有了潇湘妃子的雅号。
湘妃竹扇骨
潇湘妃子林黛玉
湘妃竹与宋代白点鹧鸪斑建盏瓷片镶嵌挂件
还有一类鹧鸪斑可能要让一些盏友们大跌眼镜了,有些釉面上的点斑釉层很薄,有的竟然是黑色的,被称为和尚斑,不过“和尚斑”并未见记载,只能算臆测。还的黑点竟然点得密密麻麻,这估计会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抓狂了,不过,这也可能是草间弥生波点艺术的原型。
鹧鸪斑中的“和尚斑”白点釉层很薄
黑点鹧鸪斑建盏
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波点艺术
由鹧鸪斑里可见,建盏中还有很多未知的故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