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声带白斑 > 患病危害 > 小孩子真的有必要查微量元素吗
小孩子真的有必要查微量元素吗
(文章转载自:检验医学,来源:基层检验网订阅号)
有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宝宝有检测微量元素的需要吗?那么,关于微量元素的检测家长们又了解多少呢?关于这些疑惑,还是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宝宝1岁多了,吃奶量减少了,更多开始吃家庭餐了。刘妈妈担心孩子缺乏营养,就带医院做保健,医生主动向她推荐了微量元素检测服务。医生建议给宝宝做血铅、微量元素五项等检查。并且检测还有频率,可以三个月做一次,也可以半年做一次。刘妈妈虽然带着宝贝,做了指血检测,但她并不明白微量元素对孩子有多重要。
不仅刘女士遇到这样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存在乱象。一位家长曾经向媒体投诉,其3岁儿子上幼儿园,家长在幼儿园的通知上看到,除了请家长交学费之外,还要交体检费。询问老师后,其得知体检中就包括微量元素检测。
事实上,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是一种家长自愿选择的检查项目。医院医院,家长却经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费检测。而且在检测过程中,一些中介公司全程参与。有的是,医院签订正规或非正规的"合作协议",有医院签约。随后,他们医院开单、指导诊疗,甚至"采血",并将血样带走检测,出具检测结果的全过程。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医院做微量元素检测。这是因为现在大多公司,学校就直接"承包"了体检。他们大多情况下,都是去学校、公司直接抽血就可以了。
医院多采用指尖血和头发取样的方法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头发检测,人可以免受疼痛,但是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微量元素状况。医院现在只有指尖血检测,血样都是外送,至于送往何处,就不便透露。如果要做更精确的检测,医院儿科进行静脉抽血检测。、
那么,微量元素究竟是什么?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说,人体是由8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将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等,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并不多,但却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目前,比较明确的是约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如缺锌可引起口、眼、肛门或外阴部红肿、湿疹,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国外也曾有报道,体内铁、铜、锌的总量减少,均可降低免疫力。此外,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等方面都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金哲表示,医学上讲人体微量元素包括70余种,但是一般群众关心的主要是铁与锌。如果发现贫血、营养不良、或其他重病时医生会建议做这方面的检查。而 现在有不少家长存在一种误区,喜欢动不动就给小孩的微量元素检测一番,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合格的"家长很乐呵,"不合格的"家长则焦虑紧张,根据化验结果给孩子"狂补"。
其实,在平时儿童保健过程中,一般家长是不用带孩子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除非孩子出现明显消瘦、偏食等临床症状。微量元素检测不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只要家长注意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就可以了。如果想知道孩子营养是否均衡,其实健康体检中的血红蛋白检测就已足够,血红蛋白就可以看出孩子是否贫血,而贫血是目前儿童可能出现的症状。
提示:只要宝宝在成长过程身体健康,就没有必要检查微量元素。如果宝宝的身体状况不是特别的好,是可以做检查的。
延伸阅读:各种维生素不足和过量都有啥表现?
文章转载自:药评中心,整理:云云药师
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有3个特点:
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②人体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③它既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提供能量,而且生理需要量小,但又是人体绝不能缺少的。
维生素的缺乏或过量,对人体的健康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一、维生素的分类
表1
二、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参与生命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参与蛋白质脂肪合成及代谢、参与各种酶和抗体的合成等。维生素缺乏,会严重影响生理功能的正常代谢,甚至威胁到生命。
维生素缺乏的原因:1、食物供应严重不足,摄入不足。如:食物单一、储存不当、烹饪破坏等。比如叶酸受热损失。2、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统疾病或摄入脂肪量过少从而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如: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儿童、特殊工种、特殊环境下的人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缺乏的危害:维生素A: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皮肤干燥,脱屑。维生素B1:糖在组织内的氧化受到影响。它还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1时此酶活性过高,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之一)大量破坏使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可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道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障碍。如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维生素B2:口腔溃疡,皮炎,口角炎,舌炎,唇裂症,角膜炎等。维生素B3(烟酸):表现为神经营养障碍,初时全身乏力,以后在两手、两颊、左右额及其他裸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炎。维生素B5(泛酸):由于其无所不在,人体暂未发现有典型的缺乏病例。维生素B6:引起呕吐、抽筋等症状。由于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及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所以人类很少发生维生素B6缺乏症。维生素B7:包括皮炎、湿疹,萎缩性舌炎,感觉过敏,肌肉痛,倦怠,厌食和轻度贫血、脱发。维生素B9(叶酸):白细胞减少,红细胞的体积变大,发生巨细胞性贫血。中性白细胞的分叶数不是正常时平均2~3叶,而是5叶以上的白细胞数显著增加。人的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故一般不易发生缺乏病。但当吸收不良,代谢失常或组织需要量过高以及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如磺胺类)等时,皆可引起叶酸缺乏。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胆碱:肝脏功能异常,肝脏出现大量脂质(主要为甘油三酯)积累,最终充满整个肝细胞;危害肾脏缩水功能;造成的致癌过程首先造成基因损伤,然后是某些可以形成肿瘤的变异细胞株生存并增殖;与膳食低胆碱有关的不育症、生长迟缓、骨质异常,造血障碍和高血压也均有报道。肌醇:湿疹,头发易变白。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维生素E:不育,流产,肌肉性萎缩等。
三、维生素过量
过量地摄入维生素不仅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甚至会发生中毒。
1、维生素A过量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万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IU则会引起中毒现象。
主要表现: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质脱钙、骨脆性增加、生长受抑、长骨变粗及骨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发痒、鳞皮、皮疹、脱皮、脱发、指(趾)甲易脆;易激动、疲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坐立不安。食欲降低、腹痛、腹泻、肝脾肿大、黄疸;血液中血红蛋白和钾减少,凝血时间延长,易于出血。
2、维生素D过量维生素D是防治佝偻病的要药,但应用过量所造成的后果比患佝偻病还危险。据观察,若小儿每日服2万单位,连服几周或数月之后,可出现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口渴、嗜睡、多尿、脱水、高热及昏迷,尿内出现蛋白和红细胞,如不及时停药,可因高钙血症及肾功能衰竭而致死。维生素A、D中毒,以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多是由于家长给小儿服用鱼肝油过多而造成的。孕妇若大量服用维生素A、D,则会引起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先天性白内障、新生儿血钙过高以及智力迟钝等不良后果。3、维生素B1过量大量应用维生素B1会出现头昏眼花、腹泻、浮肿、心律失常等。若肌肉注射过量可发生红斑、风疹块、接触性皮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孕妇过量服用会造成产后出血不止。4、维生素B2过量大剂量注射维生素B2,能使肾脏的肾小管发生堵塞,产生少尿等肾功能障碍。5、烟酸(B3)过量会使皮肤潮红、发热、瘙痒、出现蚊走感,也可发生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6、维生素B6过量孕妇若使用25毫克以上的大剂量,可影响胎盘对胎儿营养的供给,使胎儿的发育发生障碍。若肌肉注射过量也能发生过敏性休克。7、叶酸(B9)过量会出现口苦、焦虑不安和睡眠规律反常等现象。
8、维生素B12过量
可出现哮喘、荨麻疹、湿疹、药疹、面部浮肿等过敏反应,也可发生心前区疼痛和心慌等,因此会使有心绞痛的病人加重病情,或发作次数增加。9、维生素C过量长期大量服用,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若突然减少用量,比未服药前更易患坏血病,同时尿液酸化,草酸盐急增,容易形成肾结石。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快速静脉注射,会发生红细胞溶解或静脉栓塞,有致命的危险。婴儿大量服用维生素C,常有睡眠不安、消化不良、浮肿、腹泻、荨麻疹等。多次静脉注射维生素C,还会发生全身瘙痒性丘疹,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而致死。10、维生素E过量每日用量大于毫克,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血栓,还会引起月经过多或闭经现象;当剂量用到~1毫克时,对有些人会影响其生育。对于有严重高血压、心肌损害和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维生素E应当特别慎重,开始时每日毫克,随后逐渐增加剂量,否则易引起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11、维生素K过量会引起严重的黄癌或溶血性贫血及肝细胞损害等,还会有过敏反应。
药师提醒您:
一般情况下,只要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平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即不偏食,少吃油炸食品,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若有某种维生素严重缺乏需要迅速补充时,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过量摄入某种维生素导致不良后果时,也应及时请医师诊治。
附:
(1)美国-年膳食指南中维生素推荐摄入值
表2
(2)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
表3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