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声带白斑 > 患病治疗 > 小中医苏轼拼死吃河豚,李时珍写攻略he
小中医苏轼拼死吃河豚,李时珍写攻略he
古往今来,人们谈起河豚的滋味,总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河豚肝被称之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称之为“西施乳”,但又因含有超过砒霜几千倍的致命剧毒令人闻“豚”色变。下面小编就带你走近集毒、鲜于一体,让人爱恨交织的世间“尤物”河豚。史:百世相传 苏东坡的《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有这样的诗句:“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曾经在岭南“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东坡认为,荔枝的美味没有其它果品可以与之媲美,只有河豚丰腴洁白的精巢烹成的“西施乳”,才能与之相比。从历史中“游”来的美味杀手 中国人吃河豚,历史悠久。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并知道它有大毒。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河豚被推崇为极品美食。宋代大才子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著名诗句让河豚名声大噪,而他“拼死吃河豚”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 大诗人梅尧臣也有即兴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还得了“梅河豚”的雅号。明代神医李时珍曰:“河豚,春月珍贵之,呼为西施乳,水族之奇味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对宋代江阴人烹制河豚进行了详细记载。现代文坛鲁迅先生也有一首《无题》诗曰:“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厄酒食河豚。”苏东坡拼死食河豚 河豚既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又让食者心惊胆颤。正因为这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让古往今来多少美食客以身试毒,冒死食之。 年春,苏东坡赴任江苏常州团练副使时,当地有一位善烹河豚的厨妇请苏东坡去吃河豚,想借苏东坡的名气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苏东坡应邀赴宴,只顾埋头大吃河豚,未发一语,躲在屏风后面观看的厨妇大失所望,忽见苏东坡放下筷子大叫一声:“也值一死!”据说这便是民间“搏死食河豚”一语的由来。李时珍写攻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煮忌煤落中。与荆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乌头相反。宜荻笋、蒌蒿、秃菜。畏橄榄、甘蔗、芦根、粪汁。……余在江阴,亲见一儒者,因此丧命。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大如芡实也。世传中其毒者,以至宝丹或橄榄及龙脑浸水皆可解。复得一方,惟以槐花微炒,与干胭脂等分同捣粉,水调灌之,大妙。《本草纲目》也有关于蒌蒿“能杀河豚鱼毒”的记载。 李时珍还在《本草集解》中记录:“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其杀人……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认为加入白菜(或青菜)、芦蒿、芦笋一起烹煮,就去河豚毒。江苏扬中长顺河豚馆的老板周长顺依照《本草纲目》和动物实验摸索出的河豚子去毒经验,探究鲜河豚子食用的秘籍,配置了“独门解药”实:是"鱼"非"豚" 河豚鱼不是一种鱼,而是一类鱼的总称。河豚鱼有某些共性,大多数河豚鱼为特有的豚形,体表有白点或白斑,所有的河豚鱼都带有河豚毒素。经常可看到“河鲀鱼”与“河豚鱼”混用,实际上,泛称“河豚鱼”时用“豚”字,具体到某一种河豚鱼则用“鲀”字。我是被误读的“河鲀” 河豚,《山海经》上叫“鲑、“铈”;《本草纲目》上叫“气泡鱼”和“吹肚鱼”。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真名叫东方鲀,属于硬骨鱼纲鲀科,跟“豚”科动物没有一点儿关系,俗称河豚(其实河豚为哺乳动物,类似于猫熊,错误的叫法接受度高之后便称之为熊猫)。蠢萌卡通鱼 河豚其实是一种很卡通的鱼,它全身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斑点,生气的时候,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乳白色的肚子涨得鼓鼓的,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像“愤怒的小鸟”,非常有趣。 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广东)等称呼,常见的有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黑鳃兔鲀、凹鼻鲀、黑斑叉鼻鲀等。毒:毒霸江湖 江河湖海,鱼类万千,试问谁能“毒霸天下”,河豚最是实至名归,它的血、卵、内脏和眼睛都含有剧毒。其毒素主要有河鲀毒和河鲀酸两种,它首先作用于胃肠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其次进入血液后迅速发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使人呕吐、神经麻痹、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而目前对付河鲀毒素国内外尚无特效的解毒剂,但河鲀毒素体内解毒和排泄甚快,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医院,用催吐、洗胃去除毒素。河鲀的毒性到底有多强?毒从何来? 河豚鱼体内的毒素并不是它自己产生的,而是由寄生在它体内的细菌分泌出来的。除了河豚,在一些蛙类、螺类和红藻等体内都有河豚毒素,这些毒素也是细菌分泌的,而这些细菌,则是通过食物链进入到生物体内的。细菌越多,分泌的河豚毒素也越多。人工养殖的河豚,可以通过控制食物,减少河豚鱼体内的细菌,来降低毒性。用:全身是宝 河豚的毒性让人怕怕哒,但也全身是宝,特别是河鲀毒素。 据《本草纲目》记载:河豚,甘,温,有毒,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去痔疾,杀虫;其肝及子,有大毒。主治疥癣虫疮,用子同蜈蚣烧研,香油调,搽之。河鲀毒素 与蛇毒、蜂毒和其它毒素一样,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河鲀毒素有镇静、局麻、解痉等功效,能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缓解痉挛。在国际市场上河鲀毒素价值是黄金价格的上万倍。河豚肉 河豚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除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堆积,预防和减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外,还含有人体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8种氨基酸。作为食品,它可均衡营养,改善肤质,增进免疫功能。其他部位鲜:无“鱼”伦比 河豚的味道也是棒棒哒,如今,江苏的海安、扬中、江阴等地拥有“中国河豚之乡”的美誉,民间也素有“吃河豚,到江苏”的说法,“户户烧河豚,村村有高手”,江苏人已经学会巧手去毒享受美味了,而且一吃就是千百年。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因此,河豚也被称为“致命的美味”。西施乳——河豚精巢 据说,吴王在品尝河豚精巢时,对其洁白如乳、丰腴鲜美、入口即化、美妙绝伦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形容,联想起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遂起雅名“西施乳”,并在民间盛传开了,一直广传至今。河豚刺身 河豚最具挑战性的吃法是“刺身”,据说鱼生中的极品就是河鲀刺身,薄如蝉翼,晶莹如玉,均匀地铺在盘子里,散发着难以抗拒的诱惑,远胜我们常见到的三文鱼刺身。红烧河豚河豚烧青菜最负盛名。鱼肉鲜嫩味醇,青菜油而不腻,常食可以健胃。小贴士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