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声带白斑 > 患病治疗 > 静思妙莲华化城非实宝处在近

静思妙莲华化城非实宝处在近



静思晨语-静思妙莲华第集

《法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化城非实宝处在近

宝处在近着眼可望不远,

皆是权立接引并作化城,

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

兼新发意向菩萨道行者。

⊙「当观察筹量,所得涅盘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三」。《法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法华经化城喻品第七》

⊙如彼导师:世多诸险道,导师能指导引人入于正道方向,亦即诸佛菩萨之通称:导师。

⊙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止息即常修行忍,不生瞋恚。作典范,德誉远闻,令人归仰,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宝处在近:「宝处」,即真如自性称之为宝。众生皆自怀宝藏而自不知,何处有城,何处是宝所?

⊙此城非实:蒙眬雾中,宝处所在,觅不可得。生世短暂,寿命原非久长,宝所何实?故以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如有人欲至宝所,而于中途退还,有聪慧导师,权化作城,暂止息。以譬二乘之人,初闻大教,中间忘失,退大向小,流转生死。故世尊权设方便,令其先断见、思烦恼,而暂证真空涅盘以为止息;然后到于究竟宝所,而是以化城为喻。

「宝处在近着眼可望不远,皆是权立接引并作化城,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兼新发意向菩萨道行者。」

大家听经要好好多用心啊!我们修行的方向,是要向着所追求的地方,求的是真实法,这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时间长远,尘点劫以来,我们迷啊!迷在五道四生,不断在烦恼无明中复制牵引,让我们迷茫,无法算计的时日,真的很久了。今生此世,我们很不容易已得人身,已闻佛法,所以接近了佛法,就好好地要把握。

佛法旷无边际,很广,很开阔,无边际,触目皆是佛法。我们若是用心,所有的境界无不都是在为我们说法;有形无形、有声无声,无不都是法的真理,只要你一念心正,正法就浮现在面前。所以,「宝处在近着眼可望不远」。真正一念真心起,佛法无不在我们的前后左右,眼前、周围无不是正法。假使我们一念心迷了,周围朦胧中的无明境界,无不都是烦恼,所以我们要很用心。

明明人人本具佛性,我们自己却是背觉合尘,违背这念觉悟的本性,去与尘境会合,这叫做「背觉合尘」。因为众生的心念,佛陀不得不为众生设权教方便来接引,所以「皆是权立接引并作化城」。四十二年前循循善诱,就是以权教来接引,一段一段就如化城一样,给我们一段段的过程。

所以,「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兼新发意向菩萨道行者」。现在的〈化城喻品〉,就是将我们转迷向觉的道路,过去是背觉合尘,佛陀现在经过四十多年,要将我们那念合尘的心转过来,让我们向真觉道走。不只是二乘,还要启发新发意菩萨的心要坚定,方向要正确,这是佛陀的用意。

佛陀开始说人人本具佛性,周围四方八达无不都是法,心正、法正。就是偏差的一念,自然我们背觉,违背我们原来本具的觉性,所以让我们这么长久的时间一直复制无明,在人间苦不堪!制造很多去危及天地之间,大乾坤无不都是因为小乾坤开始。地球现在也是因为众生的共业,众生背觉合尘,烦恼造作,所以已经影响到大空间,四大已经不调和,来自于人心不调。

这一次在法国巴黎气象变迁高峰会,是一个很高层的会议,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元首、官员都到那里去开会,为的议题就是天地之间气候变迁、灾难偏多,大家共同在那里开这个大会。

虽然是天地大事情,其实分析到底,就是从每一个人的行为开始。

彭启明博士回来了,足足在法国两个星期的时间,在法国进进出出,也有经历很紧张的过程,也有很温馨的事情。在这个高峰会里听、看到很多,都是让人知道将近二百个国家都已经提起警觉,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他很欢喜说:「在国际间,对气象的变迁,与会所有的国家都已经认知了,就是因为空气污染,由二氧化碳造成。」当然,二氧化碳的来源是怎么来?国家、民生生活的大事,事情很多,就在这里开会。大家都知道,这叫做「共知」,但是要如何减少碳排放?要如何减除污浊?要如何节省能源?每个国家所展现出来的都是要如何再发展科技,要如何……,还是以经济开发为重啊!

明明要来解决如何能够减碳,地球的温度要如何能够降低,但是为了经济,为了工业等等,所以这个共识无法达成。唯有知道的,就是这个温度尽量能够允许在摄氏二度C之内,都说尽量,(最好)尽量在一度半(注一)。

我们现在地球的温度已经升高,接近一度了,意思就是还允许它再升高到一度半,在二度C之内。说明白点,不但不减,还允许它…大家努力控制在一度半之内,那就是比现在地球的温度更高。

这种共识要如何产生呢?只好变成了一个口号,「人人的生活要节能减碳」。已经几年来就有节能减碳这个口号,现在还是停滞在这里。但是,我们也听到很多国家,有心,有改变过的人,也有人很肯定做环保。

我们在那里说,慈济做环保已经过了二十五年,大家看影片,了解我们环保到底怎么做。录影下来,真实的人间为了保护地球,一大群,这么多的环保菩萨在照顾地球,回收资源,资源分类,分类之后,再制的东西展现在会场上。大家很赞叹,很肯定。但是,是不是每个国家的国民都能像台湾这么多的环保菩萨,愿意身体力行?而且是在很辛苦的坚持中完成这样的事情。这在社会的比例毕竟不多。

但是,若能所有的国家,将近两百个国家有共同的认知;光是说赞叹,这只不过是认知,是不是每个国家都来推动这种「清净在源头」,达到节能,同时减少抽石油、炼石油的污染。

若是减少这些抽石油、炼石油的污染,那就会减碳很多。大家能够懂得如何保护地球,不要再开发。但是不容易,因为很多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已经开始发展很尖端的科技,哪有可能中途停下来呢?这是无奈啊!

不过,也有国家不只提倡素食,还提倡尽量减少碳排放。其中有一位联合国的官员,这位气候变迁执行秘书(费格芮斯女士),她就说气候变迁要执行,节能减碳很重要,人人最起码也要从这样开始做起。

她说她已经素食,尽量少长途排碳,减少搭长途飞机,或者是自己开自用车,她说,她两年多来的生活,她的女儿又建议她连洗澡也要用战斗式的沐浴;还有交通,要她尽量用走路的,不然就是搭公共汽车,她也照做,真真正正要节能减碳,就是要从自己开始。

尤其她发现人人若能素食,人人坚持,从小处的点来看,这个大地、空气就会清新多了她很坚持,已经两年了。她不是因为宗教而素食,是为天地之间的气象,人人若肯愿意这样做,那就是好消息。虽然人人做不到,不过自己要做到,人人若自己都做到了,不就是人人都做到吗?听到这个讯息,我也是觉得很赞叹!她就是用走路、骑脚踏车,要不然就是搭公共汽车。这是她跟大家分享的。

这次的会议,动用这么多的元首、官员,虽然成效不是很高,因为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经济发展,利益再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控制在二度C之内,各(国意见)不相同,一直不断拉距,到了尽量控制在一度半到二度C。

虽然是这样,我们大家要赶紧很用心,看看能否比一度半还低,看看能比现在快接近一度还低吗?这要看人人的努力。整个国家要发展,争取经济、利益在所难免,但是地球是我们大家共住的,人人有子孙,何况我们学佛者,大家应该共知、共识,我们还有来生来世,来生来世同样还是在地球上。

地球上的生物有八百七十多万种,我们只是八百七十多万种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照顾这片土地,来生再有幸得人身,还是有一个健康的地球让我们住。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佛法还是存在我们的内心,是实法,不是虚妄无明的烦恼法。我们要好好用心。

看看现在天地之间,动用了将近二百个国家元首与官员共聚一堂,就是为地球、气候。还是回归佛陀所说的,凡事都是出自于人所造作,众生共造作的业;既然是众生共造作的业,现在回归回来,还是要众生自己回归清净的本性。要如何节能减碳,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起,素食、做环保,这是匹夫都做得到。

看台湾多少的老菩萨和慈济人,不肯放弃环保的观念,尽管很多关关卡卡的困难,他们还是要做,这是为了疼惜大地,只是为了尽我们一分众生、匹夫之力,为天下承担一分责任而已。但是我们学佛者,为度众生,也为救自己,度人救己,也要能有这样的环保观念,先人后己;再不然也要为我们自己,今生守持,来生还能有这样健康的地球,我们对佛法道理还很清楚,要继续走的方向是菩提大直道,行在菩萨道上。

「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兼新发意向菩萨道行者」。佛陀指一个目标让我们走,不只是为二乘,也是兼要启发新发意菩萨的方向。所以佛陀慈悲为众生,我们现代的人间更要用心体会。

前面的经文这样说,「当观察筹量,所得涅盘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我们要好好细思,这样修行,是不是已经到达了呢?还没有。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只是去除见思的无明而已,还有尘沙惑未完全尽除。

所以,如来指引我们一条路走,我们也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们还没很清楚看到尽头的道路。这是如来为我们循循善诱,时时提醒我们,「走好,你一不小心,脚若是踩到窟窿,就会跌倒。」世间多险道,需要有导师不断时时提醒、接引我们。「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告诉我们,走好、走好,再过去没多远,宝城在近了。你看,朦胧中的前头,好像有地方可以让我们休息。这是佛陀引导着我们。

经文接下来再说,「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如彼导师」。这位导师要来牵引我们,带我们,这条路是坎坷,崎岖不平,完全在无明中向前前进,如何去除无明,路要好好地走。因为这个世间多诸险道,前面的经文说过,世间是多诸险道啊!我们明明已经发心立愿,但是烦恼无明现前时,心很快就受到诱惑,让我们向错误的方向走去,像这样,就是很危险。

所以导师能指导我们,引我们入于正道方向。

⊙如彼导师:世多诸险道,导师能指导引人入于正道方向,亦即诸佛菩萨之通称:导师。

尽管无明很多,险道处处,佛陀所说的经、法,不就是一直在提醒我们吗?「一念无明三生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都是在微细的无明一动起来,我们的烦恼就会不断不断产生,埋没我们的正念,模糊我们的方向,我们要很谨慎,自我警惕。

佛陀要引我们人人入于正道方向,很辛苦,不断不断常常提醒我们很微细的法,我们要警觉,要注意。所以诸佛菩萨来人间,引导我们,这叫做「导师」。导师愿意走入这条菩提大直道,带这些人,经过一段一段的路程,实在很辛苦。

「为止息故化作大城」。大家修行久了,久了也会疲倦,变成自己的信心一直丧失掉,因为路走得远了,人太累了,所以那念向前前进的心志就一直薄弱下去。所以「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这是在前面讲过的经文。所以导师不得不及时灵机一动,化作一大城,前面的经文,我们应该还要再记得。

所以,「既知息已而告之言」。

⊙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止息即常修行忍,不生瞋恚。作典范,德誉远闻,令人归仰,是故能令正法不灭。

让大家稍微休息一下,再让大家知道要如何休息,如何止息呢?「止息」,就是要让他更了解要「常修行忍」。这个忍行很需要,「止息」就是要修忍行。忍行如何修呢?就是要慧心安法。我们要启动智慧,不只是用常识在人群中,现在的社会愈来愈复杂,名词愈来愈多,规定愈来愈多,事情要怎么做呢?就像我对宗教处同仁说,其实慈济的质都没有变,现在大家都是听很多很多的规则,听不清楚就会觉得很担心,而且觉得很难做,做不到。

这次我行脚听到他们这样说,我说:「说起来很简单,跟过去都一样,合和互协,『合心』本来就是『协力』,只是明文用字,为了未来千秋百世,所以将我们在做的化为文字。」向他们全部解释一次,原来都是没变。真实就是从五十年前,师父对大家说:「来,大家有这念心,这本簿子交给你,你用这分真诚的心,看到人就说慈济,让大家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了解那个意义,大家发出这分爱,我们用诚正信实,(功德款)点滴无漏,回归会合起来,我们能为天下人做天下事。」

其实,跟过去都一样,只是在这当中制造很多的名词,大家听起来害怕,所以会觉得复杂,不敢接受,就不想要再向前走。我们要很用心注意,正好〈化城喻品〉就是适应现在所发生的很多问题。

所以我们止息,就是要「常修行忍」;「常修行忍」就是慧心安法的名词,叫做「忍」。我们智慧的心安在这个法里,什么样的事情到我们面前,我们用智慧去解。

像刚刚说,大家只有共知,没有共识,不共识就不同行,自然就无法共行。动用那么多的人,尤其所有的元首、官员都来了,却只有一个「共知」;大家都知道,所以共知,但是不共识。大家就一直讨论,「我们的国家一直受到灾难,应该按照这个方法来压低排碳。」但是,想要再提升经济效率的国家就说:「要再开发。」像这样,无法有共识,就无法共行,无法共同一个行动,你们想,要如何能救人呢?

大家合心起来,「合心」、「和气」,和和气气,认同共同一个方向,彼此「互爱」,大地球是天下人共有,大家应该保护,大家应该「协力」来进行天下事。但是忍不住经济诱惑,所以无法安住在法。同样的道理,因为欲心、无明,无法安住在自然生活中,要不然人人都素食,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人人若素食,不就是少了很多的排碳污染吗?难道不是吗?水源也会清净,大地也会清净,所种的东西供应给人类,不都是很健康吗?所以,有共知无共识,不能共行,现在大家所共同的就是造作烦恼无明,共业啊!这实在是令人很担心。

所以,若可以「常修行忍」,那就「不生瞋恚」。因为我们慧心安法在忍行中,自然不生瞋恚、欲念,这就是修行。我们应该要有这个共同保护大地的共识。人人好好修行,「作典范,德誉远闻」。

我们大家若能做这种人生的典范,就如那位联合国的气候变迁执行秘书,为了气象,她自己身体力行,已经素食,自己用走路或骑骑脚踏车等等,她真的也很令人感动。人人若能这样做,不就是天地之间都平安吗?所以「作典范,德誉远闻」,彼此之间,「令人归仰」。大家若能将她当成典范,不是很好吗?这就是「能令正法不灭」。

「宝处在近」。「即真如自性称之为宝」,这就是宝处。

⊙宝处在近:「宝处」,即真如自性称之为宝。众生皆自怀宝藏而自不知,何处有城,何处是宝所?

我们的宝处在哪里呢?很近,没多远,在我们的周围,在自己的内心,这是真如自性,称之为宝。「宝处在近」,不只是近,又是在我们的内心。「众生皆自怀宝藏而自不知,何处有城」,众生人人都是各怀有宝藏,人人本有,在我们的心里,只是我们不知,不知何处有城?我们的真如到底放在哪里呢?哪一个地方有这样的宝城呢?「何处是宝所」,我们自己不知,其实就是在我们的周围啊!我们就是不知,很可惜。

「此城非实」,在「蒙眬雾中,宝处所在,觅不可得」。

⊙此城非实:蒙眬雾中,宝处所在,觅不可得。生世短暂,寿命原非久长,宝所何实?故以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听,好像听懂,又好像听不懂。说:「宝处在那里!」就如我们在听经,好像听得懂,又好像听不懂;说我们有真如本性,我们就不知道真如本性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藏在哪里。所以对我们凡夫来说,还是在朦胧雾中,觅不可得。

这也就是凡夫,我们欠缺这分慧心安法,就是缺少这分安在行忍中,所以还是受到外面境界不断诱引我们;境界要我们欢喜,境界要我们生气,境界要我们胡涂,我们都跟着这个境界走,真的是时日空过啊!要知道,「生世短暂,寿命原非久长,宝所何实」,真的是,我们这辈子求不求得到呢?我们到现在还是一知半解,还是无明覆蔽,还随着外面的境界让我们心神不定,我们的生命是这么短暂,何时才找得到宝所呢?

所以,「故以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佛陀告诉我们,要让我们向这个方向走,我们自己到底是不是找得到呢?

「如有人欲至宝所,而于中途退还」。

⊙如有人欲至宝所,而于中途退还,有聪慧导师,权化作城,暂止息。以譬二乘之人,初闻大教,中间忘失,退大向小,流转生死。故世尊权设方便,令其先断见、思烦恼,而暂证真空涅盘以为止息;然后到于究竟宝所,而是以化城为喻。

像这样,我们就是被诱引,诱引来到这当中,忽然间无明环境现前,他就开始中途退还,觉得很长、很累,很多都是在懵懵懂懂,如在朦朦胧胧的雾中,这种感觉好像什么都不实在。

这就是我们凡夫。

明明真的就是这样,你再向前走就对了,但是在这当中,人我是非、无明覆盖,自己的心就再起雾,起尘霾,起惑,愈来愈厚,看不到前途。人间苦短,寿命时间不长,我们若还在那个地方停滞,停止在那里,要怎么办呢?

所以,「有聪慧导师,权化作城,暂止息」。在这当中看大家已经迷失,想要再退还,只好让他稍微休息一下,自己的心再静一下。想想看,看看大家怎么动作,有实或无实,看看人间苦难一直一件一件发生,众生还是在迷茫;自己静下心来,看众生在迷,是不是能再转识为智,看清楚前面,再向前走。佛陀还是不断在等待,用这个方便法适应你,让你休息一下。

「以譬二乘之人,初闻大教,中间忘失」。其实,佛陀开始是用大教,但是大家听不懂,听不懂就退大向小,流转生死。所以佛陀若一开始就用大教,大家就都会流失。所以,「故世尊权设方便,令其先断见、思烦恼,而暂证真空涅盘以为止息」。佛陀就是慢慢地让他了解,慢慢让他去体会,除去见思惑烦恼的见解,心静下来,好好再想想看,再开始。所以这叫做「止息」,让他冷静下来,过去的法好好再想一下,现在的景象是这样,对法再更清楚一点。

所以,「然后到于究竟宝所」。心静下来,开始向前,往宝所向前走。「而是以化城为喻」,这个「化城」是佛陀用名词来引导凡夫,其实真实的宝城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周围,只是我们对这个法还未很清楚。所以「宝处在近着眼可望不远」,其实宝处在近,只是众生迷失这么久了,佛陀为了众生根机,就要用很多名词来权巧方便接引。各位,我们要用心,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空中妙理,请要多用心!

31页最终协议敦促国际减碳努力(摘录)《大爱新闻》.12.13

历经13天会议后……巴黎气候峰会,顺利达成协议,国际领袖终于放下心中大石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我们在关键议题上都达成了具体结果,这份协议结合了野心、弹性、可信度和可持续性。」从会议一开始,控制全球暖化幅度,就是讨论焦点。协议中表示,全球温度上升,必须控制在远低于2度以内,并且要朝上升在1.5度内努力。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
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ljw.com/hbzl/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