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声带白斑 > 饮食调养 > 儿童锌缺乏
儿童锌缺乏
儿童锌缺乏
锌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也早已为人们所认识。然而由于人体锌缺乏时,既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或体征,也没有简便敏感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因而临床诊断儿童锌缺乏存在着一定困难,由此也造成人们对儿童锌缺乏认识的混乱。
一、儿童锌缺乏原因及高危人群
1.锌缺乏原因人体锌主要来源于膳食,通过肠道锌吸收和排泄而维持代谢平衡。因此,造成儿童锌缺乏的原因主要足膳食锌摄入不足,肠道锌吸收不良,以及锌的异常丢失。动物性食物锌水平高,且生物利用率也高,而植物性食物则含锌量低,且生物利用率也低。牛肉、瘦猪肉、肝脏等红肉是最佳的膳食锌来源;部分海产品如牡蛎的锌水平高,但不易获得或大量食用;鱼类含锌最低,不足红肉一半。因此,膳食中缺乏肉类则锌摄入可能不足。
目前确认,影响肠道锌吸收的主要膳食因素是植酸。植酸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豆类、全谷类。高植酸摄入干扰肠道锌正常吸收,使膳食锌的生物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不仅锌摄入不足且生物利用率也低,是造成锌缺乏的重要原因。
腹泻时不仅肠道锌吸收减少,同时肠道锌丢失增加,从而导致体内锌缺乏,而锌缺乏则使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受损黏膜恢复缓慢,免疫功能低下,使腹泻迁延不愈并反复复发,形成恶性循环HJ。此外,发热、感染等均使体内锌的分布发生异常并增加锌的消耗,也是导致锌缺乏的原因之一。
2.锌缺乏的高危人群处于辅助食品添加期的6~24个月的儿童是锌缺乏的高危人群。一般认为,足月健康出生体质量婴儿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因母亲初乳含锌量高,且生物利用率也高,加上婴儿体内储存,大致能维持锌的代谢平衡。但随着生理性的母乳锌水平下降以及锌储存耗竭,婴儿4~6个月,母乳锌水平降到最低,必须由奶类以外的辅助食品来补充。然而在婴儿辅助食品添加期,常常以婴儿米粉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不仅含锌量低,且生物利用率也低。因此,在此阶段容易出现锌缺乏。铁和锌缺乏被列为辅助食品添加时期最容易缺乏的“问题营养素”。
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出生时体内锌储备不足以及出生后的追赶性生长,对锌的需要量高于足月健康出生体质量儿,因而可能在出生早期就存在锌缺乏。
反复腹泻、感染、发热患儿则由于锌丢失增加,也是锌缺乏的高危人群。
二、儿童锌缺乏的临床识别
锌缺乏需要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膳食状况以及生长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后加以评估。
1.临床表现临床上儿童重度锌缺乏相当少见,表现为生长落后、严重皮疹、腹泻、脑发育异常等,血清(浆)锌水平极其低下。严重锌缺乏患儿最终可因继发营养不良、严重感染而死亡。
临床上更常见的是儿童轻中度的锌缺乏。最早在未强化锌配方奶喂养婴儿中发现锌缺乏,表现为生长缓慢、反复感染、食欲下降、皮疹等,补充锌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然而,以上症状均缺乏特异性,此外,锌缺乏时出现的异食癖、性发育延迟等也缺乏特异性,因此难以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儿童锌缺乏。
2.实验室检查血清(浆)锌是临床上常用的判断人体锌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指标。目前肯定血清(浆)锌能可靠地反映人体锌营养状况。但是因为血清(浆)锌占体内锌总量不足0.2%,同时锌在体内分布广泛,人体有很强的平衡代谢能力,轻度锌缺乏时仍可保持正常水平,所以该指标缺乏敏感性。目前建议10岁以下儿童血清(浆)锌的正常值下限为65.0ug/L(10.07umol/L)。
尿锌/肌苷比、24h尿锌总量、头发锌浓度也能反映人体锌营养状况,但个体差异较大,至今无法确定正常值范围,故不能用于临床对个体锌营养状况的判断。
红细胞锌、单核细胞锌、中性粒细胞锌、血小板锌等均无法反映人体锌营养状况。餐后血清锌浓度反应试验只证实膳食摄入对血浆锌水平的影响,而不能判断锌营养状况。
3.锌的膳食摄入当某种营养素摄入量显著低于膳食推荐量时,也可间接判断该营养素不足。然而,目前锌的膳食推荐量分歧很大。根据实际测定和推算,我国幼儿膳食锌的吸收率约35%,接近WHO的中等生物利用水平。根据WHO公布数据,中等生物利用水平时,儿童锌的膳食推荐鞋分别为:7个月~3岁4.1mg/d,4~6岁4.8mg/d,7~9岁5.6mg/d。也就是说,当膳食锌摄入量达到这一水平时,可以满足儿童锌需要量,而不至于出现锌缺乏。
4.儿童生长状况锌对人体正常代谢极其重要,当锌缺乏时机体就会以牺牲生长而保持体内锌正常水平。因此,锌缺乏时儿童生长明显受限,特别是身高增长缓慢,故儿童生长迟缓(按年龄的身高<-2s)发生率被作为群体锌缺乏的代用指标。如果某一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发生率超过20%,则该地区儿童锌缺乏可能比较普遍;而如果生长迟缓不到10%,则该地区儿童锌缺乏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当儿童反复发生腹泻、感染,或在长期生长随访中发现儿童身高增长缓慢时,应当询问调查儿童的膳食状况,如发现其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物或极少摄入肉类,则可以大致判断可能存在锌缺乏;如果实验室检查血清(浆)锌低下或处于正常低限,则进一步证实儿童锌缺乏。此外,高度怀疑儿童锌缺乏时,尝试性补充锌制剂2周,如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则回顾性诊断为锌缺乏。
三、预防和治疗儿童锌缺乏
1.预防由于锌在人体内没有特定的储存形式,需要不断地从食物中获得补充。因此,预防和治疗儿童锌缺乏必须配合膳食调整,增加儿童膳食锌的摄入量,同时消除影响锌吸收的膳食因素。牛肉、瘦猪肉、肝脏等肉类含锌丰富,且容易获得,保证经常摄入适量肉类可预防儿童锌缺乏。
早产儿/低出生体质儿自出生早期少量补充锌,有肯定的促进生长发育的效应。强化锌的配方奶、婴儿米粉或其他婴儿食品有助于改善6~24个月婴儿的锌营养状况。尽早从婴儿开始添加辅助食品起添加肉类,有助于增加膳食锌的摄入和促进肠道锌的吸收。对于贫困地区儿童可采用群体干预方法,给予锌制剂或含锌复合微量营养素。
2.儿童锌缺乏的治疗儿童锌缺乏时可口服锌制剂治疗。硫酸锌、葡萄糖酸锌、醋酸锌是临床常用的口服锌制剂。这些锌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或元素锌含量均不同,但是否因此而影响其临床效应,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锌制剂中实际的元素锌含量。
常规推荐治疗剂量为元素锌1mg/kg·d。某些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建议分多次、餐后口服以减少不良反应。儿童轻中度锌缺乏口服锌治疗疗程为1~2个月,如因各种原因致使膳食锌摄入不足并难以提高,则建议小剂量长期补充,0~5个月3mg,6~11个月5mg,l~10岁10mg。采用静脉营养时需补充元素锌,儿童50ug/kg·d,婴儿ug/kg·d,早产儿ug/kg·d。必要时根据患儿通过肠道、皮肤等丢失锌的估计量,增加补充。
儿童腹泻时补充锌,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及预防复发的效果。WHO建议,腹泻患儿,在继续口服补液盐治疗同时,0~5个月患儿补充元素锌10mg/kg·d,6个月~5岁补充20mg/kg·d,持续2周。腹泻时补充锌对贫困地区儿童以及其他锌摄入不足的儿童尤为重要。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时补充锌的效应还未被充分证实。但如果患儿血清(浆)锌水平处于正常下限或低于正常,或者患儿曾患腹泻、肺炎、营养不良等致使锌消耗的疾病,则推荐积极补充锌。补充剂量及方法可参照腹泻儿童锌补充。此外,患口腔溃疡、地图舌、口角炎儿童补充锌,有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减少复发作用,也可参照腹泻儿童的补充剂量及方法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
盛晓阳.儿童锌缺乏的识别、预防和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