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声带白斑 > 饮食调养 > 从素灵微蕴五声解谈对喉瘖辨证的指导
从素灵微蕴五声解谈对喉瘖辨证的指导
《素灵微蕴》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的代表作。该书以《素》、《灵》原文立论,既有中医理论的深刻解析,又有临床常见病的病案分析。笔者学习《素灵微蕴·五声解》,对其学术思想进行阐释,冀对喉瘖辨证有所指导。
1.声音的形成机制
《素灵微蕴》全文以《素问》和《灵枢》的思想为指导,是一本阐述《素问》和《灵枢》的精蕴的著作。通过《黄帝内经》的理论总结,黄元御认为,“声出于气,气统于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既然“声出于气”。那么声音的产生来源于气的虚实和气机的运动。在影响声音方面,气病一般分“气泄”和“气塞”两种情况。如“唇缺齿落而言语不清者,气之泄也,涕流鼻渊而声音不亮者,气之塞也。”[1]。“气泄”和“气塞”就反映了气的虚实和气的运动。而肺既藏气,又主气,故“气统于肺”。《灵枢·本神》有言:“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故肺病则见之于气,气病则见之于声。”归纳起来声音的产生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肺的储藏和肺的调节功能。其次是气的虚实和气的积聚运动。对此,黄氏引《灵枢·忧恚无言》:“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悬雍者,声音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盖门户之开阖,机关之启闭,气为之也”加以诠释。
2.喉瘖的本源探讨
喉瘖是临床上喉科的常见病,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将其病机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肺热壅盛、肺肾阴虚、肺脾气虚和血瘀痰凝等六个方面[2]。而究其本源,黄元御从《黄帝内经》中得出结论,认为喉瘖源于阳衰土湿。黄元御的学术特色是贵阳贱阴,以中焦脾胃燥湿立论,重视阳气的固护和气机的调节。他在《四圣心源·湿病根原》中说:“人之衰也,湿气渐长而燥气渐消,及其病也,湿盛者不止十九,燥盛者未能十一。”在《四圣心源·声音》中也说:“肺病则声为之不调,气病则声为之不畅,而气之所以病者,由于己土之湿。”从黄氏理论可以看出,不论喉瘖的病机如何,深入挖掘喉瘖的形成机制,乃是因为阳衰土湿,从六经辨证来看,手太阴肺化气于足太阴脾土,土湿则手太阴化气于湿土而肺病,而肺病则影响肺的藏气和调节功能,气病则影响肺的发声功能。因此,黄元御认为“阳衰土湿”是声音嘶哑的本源。阳旺则气聚而不泄,气通而不塞;而燥气则能充实肺金之气,使之旺盛。一旦肺的调节功能和(或)气的运动状态受损,声音就会发生变化。《素灵微蕴·五声解》中有提纲挈领的一句话,谓之“阳气盛则清而长,阴气盛则浊而促。”
3.对喉瘖辨证的指导意义
黄元御认为,人生立命,阳气为先。阳气旺盛,则化生阴精,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群阴即起,则百病皆作。基于这种“贵阳贱阴”的思想,黄氏在临证时多从阳衰、水寒、土湿等立论。在喉瘖的辨证上,则是“阳气盛则清而长,阴气盛则浊而促。”即喉瘖病总由于“阳衰土湿”。黄元御的学术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理必《内经》,法必仲景,尊古崇圣之特色非常鲜明。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等理论的研习,和《伤寒论》重阳气学说的影响。形成了黄元御的独特的学术思想。
“声出于气,气统于肺”是声音形成的生理基础,因此,辨证喉瘖,不可脱离“肺”和“气”在声音形成中的作用。总结《素灵微蕴·五声解》中有关声音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气壮则声宏,气怯则声细;(2)气塞则沉郁而不扬,气散则浮飘而不归;(3)气滑利则流畅而敏给,气结滞则梗涩而迟发。(4)中盛藏满,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这些方面都是从“声出于气,气统于肺”来指导临床辨证的。如正常的声音是“气壮声宏”,若素体虚弱或过度用嗓则会“气怯而声细”。以上4个方面涵盖了声音的音调、音强和音色等方面,指导临床辨证可以从声音的特点来“听音识病”。
临床可参考喉瘖辨证的疾病较多,如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肌无力、声带麻痹等都可参考喉瘖辨证。其病因随其年龄与性别的不同而异,可能为喉部本身病变所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喉部表现。如有报道2-20岁之间声嘶以慢性喉炎和声带小结为主,21-60岁之间以声带息肉和慢性喉炎最多见,而61岁以上声嘶以喉癌为主[3]。鉴于“阳衰土湿”是喉瘖的本源,临床参考辨证应在温阳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声音的特点来辨证论治。《素灵微蕴·五声解》强调了内因在喉瘖病中的作用,而急性喉瘖往往还有外感等其他病因,临床上也应结合参考辨证。
黄元御崇圣尊古,见解独到。就《素灵微蕴·五声解》归纳而言之:声出于气,气统于肺,是声音形成的生理基础,因此,肺的调节功能失调和气的虚实运动异常都会引起喉瘖,而阳衰土湿则是肺病和气病形成的病理基础。因此,重视温阳理气、调节肺的功能对临床诊疗喉瘖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元御临证重视温燥脾土、扶阳抑阴的学术思想辨证精当,执简驭繁。对于指导临床辨证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滕磊,忻耀杰,张治军,等.《四圣心源》治疗声喑学术思想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46(3).28-29.
[2]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张华,夏拥军,黄怡青.例声嘶患者纤维喉镜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11(7):-.
作者:上海中医院滕磊,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需要多少钱能治好哈尔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